無人自動駕駛概念車A7
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可以「闊佬懶理」地將駕駛的工作交給汽車內的無人駕駛系統執行......慢著,現在這科技好像已經有了,本刊記者還親身試坐過!
text & photos JON WONG
其實早在上年年尾,Audi就已經有過概念車「Audi RS 7」在德國Hockenheim賽車場的格蘭披治賽道上以少於2分鐘的極速完成一圈。當時的Audi RS 7無人駕駛概念車在賽道上飛馳,以其560匹的馬力在賽道上的六條直路盡情全力加速,及精準地於17個彎位減速,並依據最理想的路線過彎及控制速度,讓很多觀眾都看得目瞪口呆。而今天,Audi將這種技術由賽道首次帶到日常路面,讓我們親身試坐無人駕駛概念車A7,這又是一件怎樣的一回事呢?
小巧電腦操控一切
其實說到無人駕駛系統,很多車廠都有研發,不過讓我們傳媒測試的時候,都總是在廠方們特設的道路上進行,而今次Audi趁著在上海舉行的CES Asia展覽為我們所安排的試坐經驗,則是近來第一次真正駛到路面上的體驗,亦證明了Audi在這科技上已發展到一定的成績,現階段已可在真正路面上展示其成果。我們可能在科幻電影中已經看過不少類似的汽車,不過電影歸電影,在電腦特技效果之下,未來的汽車做到能上太空下海底都無問題,但當來到真實汽車的時候,就要兼顧不同的狀況。為了能應付不同的路況,這部A7配備了一台zFAS晶片電腦,來計算探測器收集回來的不同數據。「電腦?!在哪裡?!」你或許會懷疑,其實這zFAS晶片電腦的體積細小,安全地收納在車尾的暗格空間之內,不說還以為那是一部CD機。
互補不足的探測設備
有讀過基本電腦科的都知道,電腦系統主要分為「輸入」、「計算」,和「輸出」這三大步驟。要讓zFAS晶片電腦正常計算,就得輸入正確的路面資料。我們平常使用電腦最主要以鍵盤和滑鼠來輸入資料,這部A7呢?就分別裝有雷達、雷射探測系統,和3D立體鏡頭來作輸入即時路面資訊的裝置。為甚麼要分三種不同的系統來輸入資料?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單一一種方法是完美的,但當幾種不同的科技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它們就能互補不足了。比方說,A7概念車的車頭裝有可每秒掃描25圈的精密遠程雷達,能探測前方實物計算距離,但雷達不能探測到水分,所以基本上不能探測到大部分都是由水組成的人體,要是有人無端端跑到路面上就大件事了,所以系統就要靠另外的雷射探測系統及3D立體鏡頭來測出前方物體,以保障數據上天衣無縫。
測試前的心情
早在2015年初在美國舉行的CES,無人駕駛概念車A7已試過成功無人力介入操控地從加州矽谷駕駛至拉斯維加斯的CES現場,足足行了900公里,所以是次當Audi安排我們乘坐的時候,我們立即就應承了,因為明知道安全嘛,不過當到入實物的時候,我們還是既緊張又期待,皆因我們坐進的這輛汽車,代表著未來人類交通代步的新里程,感覺就好像有份上訓練做太空人一樣。做慣了汽車雜誌,這次試乘跟我們平常試車很不一樣,因為我們要試的,並不是車子有多快有多剛猛,相反,是要試司機不在駕駛時的安全性和乘坐的感覺,以及觀察這車的電腦在路面上的真實表現,可說是連是次負責為我們操控的司機在內,都會以第三身的乘客身份體驗被電腦操控車子的感受。
起動!15公里無人駕駛
我們一行四人(連我在內的兩位傳媒,一位司機,和一位坐在後坐監察電腦數據的工作人員)坐進這部概念車內,第一個感覺,就是這部車跟現今的Audi車廂沒太大分別,而安裝在後座的顯示屏,只在概念車中出現,用以方便監察數據,將來投產的時候當然不會見到。說實在的,上海的路況我倒熟悉,未開車之前有點擔心到底在充滿「熱情奔放真性情」駕駛風格的國內大城市路面上電腦系統會怎樣應付突如其來的路面情況。我們今次所行的路段全長約15公里,分為高速公路和小區路面兩段。從會場附近的酒店停車場出發,首先當然是由司機將車輛駛出路面,但當我們上了高速公路後沒多久,就留意到錶板上面的顯示不同了,屏幕顯示耒一句:「Piloted Driving available. Please press button to activate. 」 這個時候,應該就是汽車認為路面安全,能夠轉為Piloted Driving 模式吧。當然,作為司機,可以選擇繼續操控車子,但我們的目的是來體驗Piloted Driving系統的嘛,當然是急不及待叫司機按掣啟動功能了!啟動時,車子行駛完全沒有任何異狀,要不是留意住錶板的話,還不知道原來已經轉為Piloted Driving模式了。
駕駛者需知
雖然離真正投產推出市面還有一段時間,Piloted Driving系統的完成度已經十分之高。當Piloted Driving系統啟動後,錶板隨即顯示了模擬的路面情況,大膽一點說,駕駛者大可不用看檔風玻璃都行,而能夠作出如此模擬顯示畫面,有賴倒後鏡上面的3D立體鏡頭和雷射探測器(有效距離為80米及145度角度範圍)來偵測路線和周圍物件,當然還有圍繞著汽車的12個超聲波感應器來探測汽車周圍的空間。當然,為了進一步保障駕駛者的安全,車子設定了Piloted Driving系統只在時速0-60公里時才有效,不會超速。當然,我們是在一個大城市中行駛,途中就遇到了不少交通和其他汽車左穿右插,遇到交通擠塞時,電腦系統會懂得幫你作適度操控,不過當路況超過其設定的控制範圍,或要離開高速公路時,系統會在適當時候提示司機取回汽車的操縱權,在錶板上顯示「Piloted Driving: Traffic dissolving. Please take control of vehicle.」怎樣拿回操控權?駕駛者只需將手再放在軚盤上便可,雖然看不出來,但軚盤上其實已經裝上了感應器,在操作上十分人性化,因為當你需要急忙地拿回汽車的操控時,當然是拿著軚盤,不是嗎?當然,Piloted Driving系統這設計是用來讓駕駛者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將駕駛的重任交給電腦,那這時你應該做甚麼才好呢?官方答覆,是你可以享受車內娛樂系統的內容,例如聽音樂,和看影像節目等。看來,「汽車成為人類最大的流動裝置」這概念,已經成真了。
展示汽車科技
Audi在是次CES Asia中一次過展示了多款汽車和科技,除了無人自動駕駛系統外,更展出了整合無人自動駕駛系統與新世代e-tron系統的R8 e-tron Piloted Driving 概念車、Audi Connect、新世代MMI多媒體操控介面、全數碼虛擬駕駛座艙技術(Virtual Cockpit)等先進車用科技,而Audi在今次CES Asia中是唯一受邀發表專題演講的汽車品牌代表,他們在演講中就一次過將幾架新車駕到台上,包括有Q7 e-tron quattro、TTS、R8 e-tron piloted driving等,而最矚目的,要數之前在電影《I, Robot》中出現過的RSQ。這架RSQ的出現,証明了電影中的未來世界,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訪問奧迪中國總經理馮德叡博士(Dr. Dietmar Voggenreiter)
是次我們除了試坐的概念車A7之外,亦有機會遇到奧迪中國的總經理,Dr. Dietmar Voggenreiter,作一簡短訪問,為我們揭示Audi在中國和未來的發展。
這次為甚麼會選在CES Asia展示Audi的新科技?
中國是我們全球性的最大市場,這是為甚麼我們今次會參與在上海舉行的CES Asia(亞洲消費電子展)。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展示未來電子產品科技的地方,我們認為中國是一個龐大而對科技產品極具需求的地方,我們亦有很多年輕的Audi用家,購買Audi新車的顧客平均年齡為36歲,這相對其他歐美國家的50-55歲來說,是個很大的差距。顧客年齡較為年輕,即是說他們會對高科技比較有需求,而汽車是我們能夠擁有的最大流動裝置,種種因素成為我們參加CES Asia的原因。
香港跟國內對Audi汽車的需要有不同嗎?
香港是一個發展成熟的市場,大家都對不同的汽車品牌相當熟悉,相對地在中國大陸,則現在仍是一個發展中的市場,我們在中國以往有著很龐大的增長,而現在這個市場則漸趨成熟了。在香港,我們可以看到有一定比率的Audi用戶是駕駛如S及RS系的高性能型號,而在中國,則大部分用戶都是駕駛比較舒適的房車型號。我們也在Compact car這方面在中國作出了適當發展,例如投入Q3、A3 Sportback及A3 Limousine 這三種車款,不過這相對於整個中國市場來說,仍只屬很小的一部分。香港是一個跟世界各地需求都差不多的正常成熟市場,而中國則正在步入這個成熟市場階段,不過在對高性能型號的需求方面,則屬於發展中的階段,不過這情況正在急速改變中。
這次CES Asia你們帶來了不僅是劃時代,而且更是快將投產的汽車科技,我們在將來應該期待還有甚麼新科技會登場?
我們現在的Piloted Driving技術已經成熟,在2017-18年就可投產,我們之後要做的,是要超越現在的領域。因為我們現在第一階段的Piloted Driving技術車速最快能達到每小時60公里,亦曾在賽車場上做過每小是240公里的成績,我們在這範疇中是有著科技的領導地位,而下一步是要去擴展這系統的使用案例(Use case),這會化上幾年的時間。
在發展Piloted Driving技術的時候,當將其用到日常生活時有甚麼困難之處?
科技的層面上,我們發展得很好,不過我們都有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在法律問題方面。比方說,當你正在使用Piloted Driving在路面上行駛,前面有小孩子在過馬路,而在小孩子對面亦有人過馬路,那車子需要怎樣處理這個情況?萬一發生甚麼事的時候,誰人需要負責?我們就需要先解決這些難題,並且全球政府亦都需要有一個共識和標準。我們知道在絕大部分交通情況發生之下,電腦系統的反應比普通人更好--人類總會首先被嚇倒,之後再做出錯誤的駕駛行為。電腦系統則會更合理地處理這些狀況,多於90%的情況下會作出比人類更好的決定,因為電腦系統會盡量避免車子有任何撞擊。